Part8_ch

Created by t102

p.1

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哲學理念是什麼?

Click to see answer

p.1

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哲學理念是透過運動促進人類和諧發展,並在古代奧運會中已經存在,受到推崇。

Click to see question

1 / 99
p.1
奧林匹克主義的定義與理念

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哲學理念是什麼?

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哲學理念是透過運動促進人類和諧發展,並在古代奧運會中已經存在,受到推崇。

p.1
奧林匹克運動的歷史與發展

古希臘的奧運會對於當時社會有什麼影響?

古希臘的奧運會在舉行期間使全希臘處於「神聖休戰」的狀態,讓運動員及民眾能在沒有戰爭威脅的情況下和平欣賞競技活動。

p.1
奧林匹克運動的歷史與發展

皮埃爾·德·顧拜旦對奧林匹克運動的貢獻是什麼?

皮埃爾·德·顧拜旦主張透過運動提升教育質素,促進各國青年相互了解,並於1894年成立了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推動了現代奧運會的舉行。

p.1
奧林匹克主義的定義與理念

奧林匹克主義的定義是什麼?

奧林匹克主義的定義是在1991年《奧林匹克憲章》中正式出現,強調奧林匹克運動的協同、有組織、世界性和持久性。

p.1
奧林匹克運動的組織與運作

奧林匹克運動的主要活動是什麼?

奧林匹克運動的主要活動是在國際奧委會的領導下,所有認同奧林匹克主義的人士和機構共同進行的活動,並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達到頂峰。

p.2
奧林匹克主義的定義與理念

奧林匹克主義的核心理念是什麼?

奧林匹克主義是一種人生哲學,將身體、心靈和精神的各種品質均衡地結合起來,並使之得到提高和發展,並將體育運動、文化和教育融為一體。

p.2
奧林匹克主義的定義與理念

奧運五環標誌的象徵意義是什麼?

奧運五環標誌由藍、黃、黑、綠及紅五種顏色交疊而成,象徵五大洲團結一致,代表全世界運動員在奧運會中聚首一堂。

p.2
奧林匹克主義的定義與理念

奧林匹克格言的內容及其意義是什麼?

奧林匹克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強」,表達了運動員在比賽和訓練過程中不斷進取和永不滿足的奮鬥精神。2021年,國際奧委會將「更團結」加入格言中,新的格言為「更快、更高、更強 – 更團結」。

p.2
奧林匹克主義的定義與理念

奧運聖火的象徵意義是什麼?

奧運聖火象徵人類的正面價值,火炬接力則宣告奧運會的來臨,並傳遞和平及友誼的訊息。

p.2
奧林匹克主義的定義與理念

奧運會誓詞的內容是什麼?

奧運會誓詞是:"我謹代表全體運動員宣誓,為了體育的光榮和本隊的榮譽,我們將以真正的體育精神參加本屆運動會比賽,尊重和恪守奧林匹克各項規則。"

p.2
奧林匹克主義的定義與理念

《奧林匹克聖歌》是如何成為奧運會會歌的?

《奧林匹克聖歌》在1896年雅典第一屆奧運會開幕儀式上首次演唱,1958年國際奧委會確定其為奧林匹克會歌,樂譜現存於國際奧委會總部。

p.3
奧運會的組織與運作

奧運會會徽的設計需要體現哪些元素?

奧運會會徽不僅要體現奧林匹克精神,還要反映主辦國和主辦城市的特徵。

p.3
奧運會的組織與運作

奧運吉祥物在奧運會中的角色是什麼?

奧運吉祥物已成為每屆奧運會最具影響力的標誌之一,雖然國際奧委會對吉祥物沒有具體規定。

p.3
奧運會的組織與運作

奧林匹克文化節的目的和內容是什麼?

奧林匹克文化節在奧運會期間舉辦,展示運動、文化和教育的融合,成為奧運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p.3
中國在奧林匹克運動中的參與歷史

中國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歷史反映了什麼?

中國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歷史反映了中華民族在不同時期的盛衰,早期的封閉與後來的改革開放政策。

p.3
中國在奧林匹克運動中的參與歷史

1910年中國為爭取參與奧運會舉行了什麼活動?

1910年中國舉行了第一次全國運動會,以爭取參與和舉辦奧運會。

p.3
中國在奧林匹克運動中的參與歷史

中國在1932年奧運會的代表團有多少人?

1932年中國代表團由六人組成,前往洛杉磯參加第十屆奧林匹克運動會。

p.4
中國在奧林匹克運動中的參與歷史

香港在1936年參加了哪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

香港在1936年參加了柏林奧林匹克運動會,當時由69名運動員和一些傳統武術示範成員參加。

p.4
中國在奧林匹克運動中的參與歷史

香港業餘體育協會成立於哪一年?

香港業餘體育協會成立於1950年,並於1951年改名為「香港業餘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

p.4
中國在奧林匹克運動中的參與歷史

楊傳廣在1960年奧運會中獲得了什麼成就?

楊傳廣在1960年羅馬奧林匹克運動會上,代表台灣在十項全能田徑比賽中獲得銀牌,成為第一個在奧運會贏得獎牌的中國人。

p.4
中國在奧林匹克運動中的參與歷史

紀政在1968年墨西哥奧運會中獲得了什麼獎牌?

紀政在1968年墨西哥奧運會女子80米跨欄比賽中獲得銅牌,成為第一個獲得奧運獎牌的中國女性。

p.4
中國在奧林匹克運動中的參與歷史

國際奧委會在1979年對中國奧委會的承認有什麼變化?

1979年,國際奧委會正式恢復承認中國奧委會,而台灣地區的奧委會只能使用「中華台北」的名稱。

p.4
中國在奧林匹克運動中的參與歷史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中國獲得了多少枚金牌?

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中國獲得了15枚金牌,成為中國歷史上首次在奧運會中獲得金牌的選手是射擊運動員許海峰。

p.5
中國在奧林匹克運動中的參與歷史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香港運動員李麗珊取得了什麼成就?

李麗珊為香港取得首枚金牌。

p.5
中國在奧林匹克運動中的參與歷史

2008年奧運會的主辦城市是什麼?

北京。

p.5
中國在奧林匹克運動中的參與歷史

在2002年鹽湖城冬季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員楊揚獲得了多少枚金牌?

兩枚金牌,這是中國首次在冬季奧運會上獲得金牌。

p.5
中國在奧林匹克運動中的參與歷史

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中,中國獲得了多少面金牌?

38面金牌。

p.5
中國在奧林匹克運動中的參與歷史

2020年東京奧運會中,中國香港代表團的成績如何?

取得1金2銀3銅的成績。

p.5
中國在奧林匹克運動中的參與歷史

2024年巴黎奧運會中,中國香港運動員的歷史佳績是什麼?

取得2金、2銅的成績,張家朗成功衛冕金牌,江旻憓首次奪得金牌。

p.6
奧林匹克運動面臨的挑戰

奧林匹克運動面臨的主要挑戰有哪些?

挑戰類型說明
政治化政治干預導致奧運會遭受抵制,特別是在1970和1980年代,因東西方利益衝突及南非的種族主義問題。
三大支柱間的矛盾國際奧委會、國際單項運動組織和國家或地區奧委會之間的權力和經濟利益分配存在潛在衝突。
商業化商業化影響比賽安排,例如為了滿足美國電視廣播公司的需求,將比賽時間調整至早晨,影響運動員表現。
職業化雖然取消了業餘身份的限制,但職業化可能導致運動員唯利是圖,影響業餘人士的參與。
禁用藥物的挑戰運動員使用禁藥的情況日益嚴重,國際奧委會加強了對違禁者的懲罰,但檢測工作面臨挑戰。
p.7
奧林匹克運動的歷史與發展

二次世界大戰前參加奧運會的國家和地區有多少個?

二次世界大戰前,參加奧運會的國家和地區不到50個。

p.7
奧林匹克運動的歷史與發展

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參賽國家和地區數量是多少?

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參賽國家和地區是202個。

p.7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的角色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什麼?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負責領導奧林匹克運動,監察奧運會的籌辦和運作。

p.7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的角色

國際單項運動組織的主要職責有哪些?

國際單項運動組織的主要職責包括:

  1. 與相關機構合作組織賽事
  2. 安排贊助商
  3. 聯絡電視媒體
  4. 制定比賽規則
  5. 為各項國際賽事選派裁判、評判和其他工作人員
p.7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的角色

國家奧委會在所屬地區的主要職責是什麼?

國家奧委會負責在所屬地區推廣奧林匹克運動,提升公眾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並選出及委派代表團人選參加各類國際綜合項目運動會。

p.8
奧林匹克運動的歷史與發展

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舉辦頻率是多久一次?

奧林匹克運動會每四年舉辦一次。

p.8
奧林匹克運動的歷史與發展

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是由哪個組織負責組織的?

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由殘疾人奧林匹克委員會負責組織。

p.8
奧林匹克運動的歷史與發展

奧林匹克青年運動會的參賽運動員年齡範圍是什麼?

奧林匹克青年運動會的參賽運動員年齡在15至18歲之間。

p.8
大型運動會的類型與特點

亞洲運動會的首屆舉辦地是在哪裡?

亞洲運動會的首屆於1951年在新德里舉行。

p.8
大型運動會的類型與特點

東亞運動會的首屆舉辦時間和地點是什麼?

東亞運動會的首屆於1993年5月在中國上海舉行。

p.8
大型運動會的類型與特點

東亞運動會於何時決定不再續辦?

東亞運動會總會於2013年決定不再續辦東亞運。

p.9
大型運動會的類型與特點

英聯邦運動會的首屆比賽在哪裡舉行?

首屆英聯邦運動會於1930年在加拿大舉行。

p.9
舉辦大型國際比賽的好處

舉辦大型國際比賽對政治方面有哪些好處?

  1. 展示綜合國力,引起國際社會注意和認同。
  2. 配合外交策略,達至政治宣傳、推動協作等目的。
  3. 讓國民引以為傲,加強歸屬感和凝聚力。
  4. 轉移國民視線,疏導經濟、社會及政治上的不滿。
p.9
舉辦大型國際比賽的好處

舉辦大型國際比賽對經濟方面有哪些好處?

  1. 吸引大量旅客到訪及消費,令旅遊、廣告、酒店、餐飲等行業直接受惠。
  2. 創造時機,促進城市基礎建設,改善運輸、通訊、環境衛生等情況。
  3. 為主辦城市建立正面的「品牌」效應,吸引外國專才和資金。
p.9
舉辦大型國際比賽的好處

舉辦大型國際比賽對文化方面有哪些好處?

  1. 提高健身意識,改善場館設施,促使國民更積極地參與體育活動。
  2. 建立不同的運動設施,舉行大型運動會,部分設施成為當地文化地標。
  3. 透過傳媒報導,宣揚主辦城市的文化特色,讓其他國家認識。
p.10
中國在奧林匹克運動中的參與歷史

我國的運動文化由哪些主要機構負責管理?

我國的運動文化主要由國家體育總局、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和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負責管理。

p.10
奧林匹克運動面臨的挑戰

全民健身計劃的主要目標是什麼?

全民健身計劃的主要目標是提升國民體質,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全民健身體系,並期望到2020年每週參加一次及以上體育鍛煉的國民人數能提升至7億。

p.10
運動與社會的關係

精英運動員在訓練和生活上可以獲得哪些支持?

精英運動員可以獲得訓練、學業、生活等各方面的資助和支援,以專心進行訓練,並且在取得好成績後,教練和所屬單位也會得到獎勵。

p.10
運動與社會的關係

傳統體育在我國體育文化中有什麼重要性?

傳統體育是我國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傳統體育項目不僅有益健康,還具有觀賞性、趣味及教育功能。

p.10
中國在奧林匹克運動中的參與歷史

中國如何與國際體壇接軌?

中國在20世紀中葉以後,隨著國力增強和經濟繁榮,發展了籃球、足球和棒球等項目,並且許多體育用品企業也開始開發新的項目以迎合年輕一代的國際體育文化。

p.11
中國在奧林匹克運動中的參與歷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運動會的舉辦頻次是如何變化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運動會的舉辦頻次由最初的每十年一屆,變為每五年一屆,然後縮短至每四年一屆。

p.11
中國在奧林匹克運動中的參與歷史

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有什麼特別之處?

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首次不設獎牌榜,運動員可以更享受比賽過程,而不只是著重比賽結果。此外,實施了跨單位組隊參賽的政策,並邀請高水平華人運動員參加。

p.11
中國在奧林匹克運動中的參與歷史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的主辦地和時間是什麼?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由廣東省、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聯合主辦,將於2025年11月9日至21日舉行。

p.11
運動與社會的關係

全運會如何促進民眾參與體育活動?

全運會更新增群眾比賽項目,以增加普羅大眾參與體育,並由群眾及相關機構自行參與,貫切「全運惠民,健康中國」的發展方針。

p.12
運動與社會的關係

普及運動的主要目的有哪些?

普及運動的目的包括:

  1. 向市民推廣健康生活模式;
  2. 在社區中建立運動文化;
  3. 提高市民運動參與度及其生活質素;
  4. 減輕公共醫療所承受的壓力。
p.12
運動與社會的關係

精英運動的目的有哪些?

精英運動的目的包括:

  1. 透過在國際體壇獲獎而提高國家或地區的國際地位;
  2. 顯示當地運動和科學發展的實力;
  3. 為有運動潛質的人士在各專項運動中提供發展機會;
  4. 培養人民對運動的認同和加強他們的國民身份認同;
  5. 為年青運動員提供追求卓越的榜樣。
p.12
運動與社會的關係

普及運動與精英運動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普及運動與精英運動相輔相承,普及運動能夠吸引更多人參與各種運動,建立廣闊的體育發展基礎,進而發掘更多有天賦的運動員接受精英訓練。這樣的互動能夠激勵年青運動員追求佳績,形成互惠互利的關係,而非互相競爭。

p.12
運動與社會的關係

業餘運動員與職業運動員的定義有何不同?

業餘運動員是指不以運動或其運動員身份賺取金錢的人,而職業運動員則是以運動賺取金錢的人。古代奧運會並沒有職業與業餘運動員的分別,所有希臘公民均可參與比賽。

p.13
奧林匹克運動面臨的挑戰

業餘運動的原則為何引起爭議?

業餘運動的原則引起爭議是因為它保護了貴族及富有家庭的運動員,排除了那些依賴運動維生的運動員,導致公平性受到質疑。

p.13
運動與社會的關係

運動中的公平原則是如何定義的?

運動中的公平原則可詮釋為遵守運動規例的公義原則,並確保所有參與者在比賽中獲得相同的角色和機會,沒有任何歧視。

p.13
奧林匹克運動面臨的挑戰

古代奧運會對職業與業餘運動員的區分有何不同?

古代奧運會並未區分職業與業餘運動員,因此兩者的表現無法比較。隨著時間推移,特別是1992年奧運會後,職業運動員的表現與業餘運動員之間的差距變得明顯。

p.13
奧林匹克運動面臨的挑戰

國際奧委會對於職業運動員參加奧運會的政策有何變化?

國際奧委會在1992年巴塞隆拿奧運會後,容許職業運動員參加奧運會,除了拳擊及摔跤兩個項目,結束了業餘與職業運動的長時間爭議。

p.13
運動與社會的關係

運動競賽的功能是什麼?

運動競賽的功能是以自然和公平的方式分配獎項,確定誰是最佳,並產生社會精英,這基於規則的公平性和機會的開放性。

p.14
運動與社會的關係

建立運動競賽規則的原則有哪些?

  1. 公平
  2. 通用
  3. 堅定
  4. 透明
  5. 一致
  6. 特有
  7. 配合運動科學和科技發展不時更新
  8. 建基於各項運動的本質與運動員和觀眾的需要
p.14
運動與社會的關係

運動競賽對一般人的影響有哪些現象?

  1. 精英訓練和運動設施的需求增加
  2. 贏取獎牌和表現至上的主導思想
  3. 強調可量度結果的重要性
  4. 運動的趣味價值被忽視,優秀表現備受推崇
  5. 運動變成高度規範化、由成年人控制及集中管理的活動
  6. 導致更多運動創傷
p.14
運動與社會的關係

運動員用藥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1. 不惜一切去取勝的想法
  2. 名譽與金錢上的得益
  3. 更深入的原因可能包括獲勝的壓力
p.15
奧林匹克主義的定義與理念

為什麼奧林匹克主義不允許運動員使用藥物?

不准許運動員使用藥物的主要原因包括:

  1. 真正的比賽應是比拼運動員本身的自然能力。
  2. 若競技變成醫學科技和藥理學的比賽,公平競賽將無法存在。
  3. 道德上,透過運動可建立良好品格的觀念將被破壞。
  4. 運動用藥的副作用未完全明確,運動員的健康是另一關注點。
  5. 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在運動科學水平和科技支援上存在差距,造成比賽不公平。
p.15
奧林匹克運動面臨的挑戰

國際奧委會和WADA自1999年開始對付運動用藥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自1999年開始,國際奧委會和世界反運動禁藥機構(WADA)投入資源對付運動用藥的問題,主要是因為運動用藥對運動的公平性、運動員的健康以及運動的道德觀念造成了嚴重影響。

p.15
奧林匹克運動面臨的挑戰

執行反禁藥計劃面臨哪些困難?

執行反禁藥計劃的困難包括:

  1. 缺乏全面的藥物使用教育計劃。
  2. 缺乏清晰的健康指引和道德規範。
  3. 懲罰太輕不足以阻嚇運動員。
  4. 商界對競技運動的影響力可能導致運動員服用禁藥。
  5. 非法藥物製造業發達。
p.16
運動與社會的關係

傑出運動員使用禁藥對社會的影響有哪些?

  1. 運動可建立良好品格的「運動神話」將會破滅。
  2. 削弱好榜樣的效應。
  3. 運動對社會的傳統價值及相關的信念將被質疑。
  4. 加深用藥者的用藥有理錯誤觀念,因為傑出運動員如岩士唐也使用禁藥。
p.16
運動與社會的關係

運動暴力可以分為哪些類型?

  1. 場內暴力
  2. 場外暴力
  3. 運動員之間的暴力
  4. 觀眾之間的暴力
  5. 恐怖主義事件,例如1972慕尼克奧運會的襲擊運動員事件。
p.16
運動與社會的關係

運動暴力的兩層次是什麼?

  1. 第一層: 對球隊表現或球會管理的不滿。
  2. 第二層: 反映社會問題,如失業、貧窮、貧富懸殊、種族歧視及政治和歷史因素等。
p.16
運動與社會的關係

運動員為何會訴諸暴力?

  1. 建立自己在隊中的位置。
  2. 加深自己在運動文化裡的身份認同。
  3. 展現自己可支配或控制對手的影響力。
p.17
運動與社會的關係

裁判在運動中如何平衡運動員暴力與比賽安全?

裁判執行既定的規例,確保在可接受的運動員暴力與比賽的安全和流暢之間取得平衡。

p.17
運動與社會的關係

觀眾對運動暴力的看法有哪些?

觀眾覺得運動暴力有娛樂性和刺激,並且在某些運動如冰上曲棍球、拳擊和綜合格鬥中出現暴力行為是預料之內。此外,觀眾透過運動表達和反映自己的情緒。

p.17
運動與社會的關係

媒體在運動暴力中扮演什麼角色?

媒體責備或褒揚運動暴力,透過重播及高清慢動作畫面聚焦和放大運動暴力,並視評述運動中的暴力事件為其職責與功能之一。

p.17
運動與社會的關係

有哪些措施可以減少運動暴力?

可減少運動暴力的措施包括:

  1. 制定或修改規則去保護運動員和觀眾;
  2. 嚴懲施暴的運動員和觀眾;
  3. 降低運動暴力對觀眾的吸引力,以減低其商業價值;
  4. 否定暴力能提升運動表現的說法;
  5. 教育運動員和觀眾品德價值,促使他們反對運動暴力;
  6. 表揚恪守公平競賽原則的傑出運動員,並對他們表達更多的尊重;
  7. 處理和解決暴力背後的社會問題。
p.18
運動與社會的關係

政治的定義是什麼?

政治是指運用社會權力去做一些影響人們生活的決定。

p.18
運動與社會的關係

運動與政治的關係有哪些例子?

奧運史上運動與政治有源遠流長的關係,例如奧林匹克停戰協議和抵制奧運會事件。

p.18
運動與社會的關係

運動的政治功能有哪些?

運動的政治功能包括:

  1. 加強國家或民族主義;
  2. 可用作政治宣傳;
  3. 鼓勵國家團結;
  4. 緩和現有的社會衝突;
  5. 作為交際渠道;
  6. 作為對國際社會釋出善意的宣傳渠道;
  7. 提升國家或地區的國際地位。
p.18
運動與社會的關係

如何令政治對運動發展有正面影響?

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令政治對運動發展有正面影響:

  1. 平衡運動世界裡不同持份者的利益;
  2. 運動發展過程要更透明和結果要合理;
  3. 引入更多不同持份者參與決策。
p.18
運動與社會的關係

傳媒報導運動的主導原則是什麼?

傳媒報導運動及其發展時的主導原則包括:

  1. 準確、忠於事實;
  2. 科學化和客觀;
  3. 應避免太主觀或公器私用。
p.18
運動與社會的關係

傳媒在運動發展中扮演什麼角色?

傳媒在運動發展中的角色包括:

  1. 給觀眾提供準確和及時的運動資訊;
  2. 給觀眾提供運動美學的經驗。
p.19
運動與社會的關係

傳媒如何影響運動賽事的比賽形式和規則?

傳媒影響運動賽事的比賽形式和規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比賽時間安排:比賽形式和時間表須修改以配合直播需求,例如網球和排球的突然死亡賽制。

  2. 紀錄和戰術:鼓勵運動員努力破紀錄或採用更積極的進攻戰術,以提高比賽的刺激性和觀賞性。

  3. 得分制改變:例如排球和羽毛球的得分制由發球方得分改為任何一方皆可得分。

  4. 比賽時間調整:根據贊助商要求重新安排比賽日期或時間,以提高收視率,例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游泳決賽。

  5. 比賽包裝:將運動比賽重新包裝成更具吸引力的形式,如極限運動的嘉年華會模式。

p.19
運動與社會的關係

傳媒對運動賽事的經濟影響有哪些?

傳媒對運動賽事的經濟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贊助收入:透過轉播權提供贊助,增加運動賽事的經濟收益。

  2. 曝光率提升:某些運動依賴傳媒來提高曝光率,從而吸引更多觀眾和贊助商。

  3. 比賽安排調整:為了提高收視率,傳媒可能要求調整比賽的形式和時間。

  4. 文化價值反映:傳媒能夠反映不同國家對運動的文化價值,進而影響運動的發展。

p.20
運動與博彩

運動博彩流行的原因有哪些?

運動博彩流行的原因包括:

  1. 吸引觀眾:運動博彩能提高觀眾的參與程度。
  2. 贏得金錢的信念:人們相信他們能從運動博彩中贏得金錢。
  3. 新媒體科技的發展:互聯網、博彩圖表、衛星轉播和專家分析等促進了運動博彩的發展。
p.20
運動與博彩

運動博彩可能帶來哪些後果?

運動博彩可能帶來的後果包括:

  1. 損害運動誠信:運動博彩會損害運動的誠信和奧林匹克的價值。
  2. 內定比賽結果:在一些運動比賽中,內定比賽結果越趨普遍。
  3. 失去公平性:比賽造假會導致運動的重要元素如公平、不確定性和刺激等消失,最終導致觀眾流失。
  4. 圈外人士的介入:越來越多圈外人士接觸運動員和裁判,以獲取內幕消息和操控比賽結果。
p.20
運動與博彩

合法化足球博彩對香港社會的正面影響有哪些?

合法化足球博彩對香港社會的正面影響包括:

  1. 控制非法博彩:可望控制非法博彩公司的數目,並為社會服務提供資金。
  2. 吸引活動:為市民提供具吸引力的活動,減少罪案發生。
  3. 增加收入來源:為運動界增加收入來源。
p.21
運動與社會的關係

運動博彩對運動的正面影響有哪些?

  1. 提高收視率和運動流行程度;
  2. 使運動變得更刺激和提供決策經驗。
p.21
運動與社會的關係

運動博彩對運動的反面影響有哪些?

  1. 普遍地損害運動的正直品德;
  2. 增加操控比賽的機會;
  3. 控制運動博彩的國際企業可控制運動發展;
  4. 對年青運動員建立壞榜樣;
  5. 損害運動發展和奧林匹克主義。
p.22
影響運動參與的因素

哪些個人因素會影響個人參與運動和康樂活動的程度?

影響個人參與運動和康樂活動的個人因素包括:

  1. 個性和興趣 - 個性差異影響參與的主動性和活動選擇。
  2. 體質、體能 - 自我感覺不屬於「運動類型」可能導致不參與。
  3. 先前的運動經歷 - 缺乏運動技能或認識不足會影響享受運動的樂趣。
  4. 職業因素 - 工作時間過長可能無法抽空參與。
  5. 社經地位 - 社經地位較高的人通常參與更多運動。
  6. 教育程度 - 教育程度較高的人通常參與更多運動。
p.22
影響運動參與的因素

家庭因素如何影響個人參與運動和康樂活動?

家庭因素影響個人參與運動和康樂活動的方式包括:

  • 經濟條件 - 家庭的經濟狀況影響參與的機會。
  • 傳統 - 家庭的運動傳統可能影響個人的興趣。
  • 父母和兄弟姊妹的影響 - 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和支持會影響個人對運動的興趣和參與模式。
p.23
影響運動參與的因素

性別期望如何影響男性和女性在運動和康樂活動中的參與?

男性和女性在參與運動和康樂活動的類別、資源投入和奮鬥目標上存在差異。例如,在香港,男性更傾向於參加足球(被視為男性化活動),而女性則更傾向於參加舞蹈(被視為女性化活動)。

p.23
影響運動參與的因素

朋輩對運動和康樂活動參與的影響是什麼?

朋輩的存在能夠促進人們參與運動和康樂活動,因為與朋友相聚或結交新朋友是參與這些活動的重要動機。

p.23
影響運動參與的因素

社會風氣和宣傳效應如何影響人們參與運動?

當社會上有強身健體的討論或鼓勵運動的宣傳標語時,人們會受到影響,從而增加參與運動和康樂活動的動機。

p.23
影響運動參與的因素

大眾傳媒在推動運動和康樂活動中扮演什麼角色?

大眾傳媒如電視、電台、報刊和互聯網在推動運動和康樂活動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能夠將運動資訊傳遞至社會各階層,並透過「明星效應」引發運動熱潮。

p.23
影響運動參與的因素

文化因素如何影響人們對體育活動的態度?

不同的種族、宗教、傳統文化和社會制度會影響人們的價值取向、偏好和禁忌,從而導致他們對體育活動的態度和支持程度存在差異。

p.24
影響運動參與的因素

政治因素如何影響運動和康樂活動的參與?

政治因素如政府的意識形態、政策和政治考慮會決定運動和康樂活動獲得的資源及運作模式,這些因素對參與運動和康樂活動的影響至關重要。

p.24
影響運動參與的因素

環境因素對運動和康樂活動的參與有何影響?

環境因素包括地點、設施和天氣:

  1. 地點便利性提高參與機會。
  2. 充足、優質和安全的設施能提升參與興趣。
  3. 合適的天氣能改善身心狀態,增加參與動機。 此外,社會經濟環境也會影響參與的模式和頻次。
Study Smarter, Not Harder
Study Smarter, Not Ha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