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贏而不助五國也。
Click to see answer
與:幫助、親附、結交之意(作動詞用)。
Click to see question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贏而不助五國也。
與:幫助、親附、結交之意(作動詞用)。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贏而不助五國也。
贏:秦王的姓氏,此處借代秦國。
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
遠略:長遠謀略(有遠見的計畫)。
能守其土,義不賂秦。
義不賂秦:堅守正義,不割地賄賂秦國。
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斯用兵之效也。
斯:此、這(指示代詞)。
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丹以荊卿為計:指燕國太子丹使荊軻佯裝獻地圖,暗中刺秦王之事(事敗致燕受難)。
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始:才(表示“才剛”或“方才”)。
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速:加速(使災禍加快)。
趙嘗五戰于秦,二敗而三勝。
二敗而三勝:趙國與秦交戰中曾有二次敗仗與三次勝仗(蘇洵援引古說以增強說服力)。
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
李牧:趙國將軍,戰功顯赫,多次擊退秦軍。
李牧連卻之。
連:接連,連續。
李牧連卻之。
卻:擊退。
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
洎:及至(直到)。
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
誅:誅殺、處死(此處指因讒言被殺)。
邯鄲為郡。
郡:行政區;指趙國滅亡後邯鄲成為秦的郡治。
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用武:用兵,以武力對抗。
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終:結束;在此指未能堅持到底。
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
革滅殆盡:幾乎完全消滅(指秦對六國的消滅接近完成)。
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
革:革除(此處與“滅”合成短語,指徹底消滅)。
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
滅:滅亡。
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
殆:幾乎。
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
盡:完盡,全部。
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
孤危:孤立無援,處境危險。
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
向使:假使,如果(表示設想)。
刺客不行。
不行:不採用、不實行(此處指不以刺客行刺為計)。
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
猶在:仍然存在(指良將尚在)。
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
數:命運(指勝敗與存亡的趨勢)。
或未易量。
量:估量、測度(難以估計)。
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
禮(作動詞):禮賢下士,尊重並禮遇有才能的人。
幷力西嚮,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嚥也。
嚮(向):朝向、向著(此處“嚮”通“向”)。
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嚥也。
秦人食之不得下嚥:指秦人惶恐,寢食難安(吃飯也吞不下去,形容驚恐)。
秦人食之不得下嚥。
嚥:通「咽」,吞食(注音與讀法標示)。 ,
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於亡。
劫:威脅、懾服(使受威嚇或被強制)。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破亡之故事:指六國破亡的前例、覆轍(引為戒)。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六國:戰國末期被秦國所滅的韓、趙、魏、楚、燕、齊。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
兵:兵器,借代為軍隊、兵力。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
利:鋒利、厲害(此處與“兵”搭配,指武器或軍隊之銳利與實力)。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
戰不善:作戰失誤(打仗不善)。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弊:弊端、癥結。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賂(賂秦):贈送財物討好對方(以土地或財物討好秦國)。
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力虧:國力損耗(國家實力衰弱)。
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道:道理、理由、關鍵原因。
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
喪:滅亡(亡國)。
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
率:皆、都(表示普遍)。
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強援:強大支援(有力的援助)。
曰:「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完:保全、完好無缺(保持完整)。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
邑:古稱小城市(引申作城市)。
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
所得:因六國奉獻而得到的(土地)。
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
所亡:因討好秦國而失去的(土地)。
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
亡:失去、喪失。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
思:想到;一解作助語詞,無實義(可作引出下文之用)。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
厥:其(指代詞,用於書面古文中)。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
先:對去世尊長的敬稱(與祖父連用指祖先)。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
祖父:祖輩與父輩,泛指祖先。
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
斬荊棘:斬除荊棘,形容立國創始之難;亦引申為開墾荒地。
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
暴霜露:冒著風霜雨露(形容艱苦辛勞)。
以有尺寸之地。
尺寸:形容土地之小(一點點土地)。
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
舉:全部(全部給出)。
舉以予人,如草芥。
草芥:形容輕賤之物;芥為小草。
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厭:通「饜」,滿足的意思(此處指秦人永不滿足)。
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彌:更甚、越加。
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
判:清晰分明(勝負已定)。
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至於顛覆。
顛覆:敗亡、滅亡。
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
此言得之:這話說出了其中道理(說得對)。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
遷滅:即亡國(被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