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品格表現了什麼特質?
不隨波逐流,自甘淡泊,耿介自持。
辛棄疾在何處發現了「那人」?
在燈火稀疏零落之處。
1/116
p.11
高尚情操

作者的品格表現了什麼特質?

不隨波逐流,自甘淡泊,耿介自持。

p.24
辛棄疾尋覓意中人

辛棄疾在何處發現了「那人」?

在燈火稀疏零落之處。

p.22
元夕燈會情景

《蛾兒雪柳黃金縷》描寫的是什麼樣的人?

描寫的是仕女。

p.17
元夕燈會情景

元夕燈會的主要活動有哪些?

表演燈舞、觀賞花燈、演奏音樂。

p.17
元夕燈會情景

元夕夜的城市景象是什麼樣的?

滿城燈火,歌舞處處,熱鬧繁華。

p.11
辛棄疾尋覓意中人

作者在元夕夜中尋覓的是什麼?

自己思慕的對象。

p.13
辛棄疾

辛棄疾的作品分為哪兩部分?

第一部分是上片,第二部分是下片。

p.14
元夕燈會情景

上片中描寫了哪些景象?

滿城燈火和歌舞處處的熱鬧繁華景象。

p.36
辛棄疾尋覓意中人

這首詞中,作者如何表達自己不隨波逐流的情感?

通過元夕夜在繁華熱鬧的街頭尋找淡泊孤高的佳人。

p.31
元夕燈會情景

「更吹落、星加雨」這句詩描寫了什麼?

形容風吹燈火晃動,猶如從天上吹落的星雨。

p.32
元夕燈會情景

這段文字使用了哪些感官描寫?

以嗅覺和視覺描寫呈現元宵燈會的美景。

p.26
辛棄疾尋覓意中人

辛棄疾在尋覓「那人」的過程中,心情的初始狀態是什麼?

熱切焦急。

p.26
辛棄疾尋覓意中人

在尋覓「那人」的過程中,辛棄疾經歷了哪些情緒變化?

失落惆悵。

p.16
元夕燈會情景

元夕的花燈在詞中有什麼樣的描述?

描繪了燈火輝煌的景象。

p.11
元夕燈會情景

元夕夜的場面是如何描寫的?

作者描寫了熱鬧的元夕夜場面。

p.33
元夕燈會情景

《鳳簫聲動》描述了什麼情況?

燈會奏樂的熱鬧情況。

p.24
辛棄疾尋覓意中人

辛棄疾尋覓「那人」的過程是如何的?

他偶然回頭,發現了「那人」。

p.19
元夕燈會情景

元夕夜的氣氛是怎樣的?

繁華熱鬧,滿城燈火,歌舞處處。

p.30
那人的象徵

「那人」的形象如何被刻畫?

透過反襯,展現其不慕繁華、自甘寂寞的特質。

p.19
南宋抗金

元夕夜的氣氛對於表達本詞的主題有什麼效果?

揭示南宋朝廷偏安江左,貪圖享樂,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

p.33
元夕燈會情景

《笑語盈盈》形容了什麼聲音?

仕女在燈會中交談的聲音。

p.36
作法分析

作者在詞中使用了什麼樣的手法來表達情感?

間接委婉地展現自己的情感。

p.34
詞作特色

「寶馬雕車香滿路」的來源是誰的作品?

唐代詩人郭利貞的《上元詩》。

p.31
元夕燈會情景

「蛾兒雪柳黃金縷」這句詩形容了什麼?

形容仕女的盛裝打扮。

p.19
詞作特色

如何突出全詞的主題?

通過描寫元夕夜的熱鬧繁華景象作為鋪墊。

p.28
辛棄疾

辛棄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寄託了什麼理想?

寄託理想人格,表達在南宋朝廷沉醉於繁華生活時,仍能保持清醒的心志。

p.34
詞作特色

「寶馬雕車香滿路」和「東風夜放花千樹」的共同特點是什麼?

都化用唐代詩句描寫景物,含蓄典雅。

p.28
高尚情操

在潮流中應該保持什麼樣的心態?

保持清醒,不慕榮華,不媚時俗,學會獨立思考。

p.21
辛棄疾尋覓意中人

辛棄疾在尋找意中人時的感受是什麼?

在眾人中尋覓,卻感到孤獨。

p.8
辛棄疾尋覓意中人

辛棄疾在《青玉案.元夕》中有什麼自況之意味?

他發現「美人」的象徵意義與自身的情感相連。

p.21
詞作特色

文中使用了哪些感官描寫?

聽覺描寫和嗅覺描寫。

p.9
那人的象徵

詩中「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意義是什麼?

象徵著意中人隱藏在繁華背後的靜謐。

p.12
婉約詞風

辛棄疾的詞風有什麼特點?

他的詞風婉約,情感細膩,富有詩意。

p.32
元夕燈會情景

「寶馬雕車香滿路」描寫了什麼?

描寫富有人家的馬車傳出陣陣香氣。

p.23
辛棄疾尋覓意中人

辛棄疾最後在什麼地方找到了「那人」?

在燈火疏落、遊人稀疏的地方。

p.18
元夕燈會情景

如何描述元夕燈市的全景?

上片首三句總敘燈火和焰火,展示出一個大場面。

p.13
元夕燈會情景

元夕夜的景象如何描寫?

滿城燈火,歌舞處處的熱鬧繁華景象。

p.27
那人的象徵

「那人」在燈火疏落處的形象有何特徵?

獨自站立,孤高脫俗。

p.17
元夕燈會情景

元夕燈會中,燈火的描述有何特點?

燈火璀璨,營造出熱鬧的氛圍。

p.34
詞作特色

「東風夜放花千樹」的典故來源於哪位詩人的作品?

唐代張鷟的《朝野僉載》。

p.30
那人的象徵

「那人」的性格特徵是什麼?

堅定自己的信念,孤高脫俗,不隨波逐流。

p.18
元夕燈會情景

「一夜魚龍舞」在詩中有什麼意義?

突出燈會的景象和熱鬧氛圍。

p.20
辛棄疾

下片中辛棄疾尋覓意中人的經過表達了什麼?

寄寓個人脫俗不羣,孤高耿介的人格。

p.13
高尚情操

辛棄疾在作品中表達了什麼樣的人格特質?

寄寓個人脫俗不羣,孤高耿介的人格。

p.32
元夕燈會情景

「笑語盈盈暗香去」中的「暗香」形容了什麼?

形容仕女身上的香氣。

p.33
詞作特色

《鳳簫聲動》使用了哪些描寫手法?

以多感官描寫呈現元宵燈會的美景。

p.35
詞作特色

「玉壺光轉」的典故出自哪位詩人的作品?

出自隋代詩人薛道衡的《和許給事善心戲場轉韻詩》。

p.20
辛棄疾

下片的主題主要圍繞什麼?

辛棄疾的個人追求與人格特質。

p.36
詞作特色

辛棄疾的詞作風格是什麼?

他是豪放詞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但這首詞卻是他的著名婉約詞。

p.35
詞作特色

詞中如何化用典故來描寫景物?

通過引用不同的詩句和詞句,含蓄而典雅地描寫景物。

p.27
那人的象徵

「那人」象徵什麼事物?

象徵辛棄疾的理想人格。

p.23
高尚情操

辛棄疾的尋覓過程寄寓了什麼樣的人格特質?

寄寓個人脫俗不羣、孤高耿介的人格。

p.24
那人的象徵

「那人」在辛棄疾的心中象徵著什麼?

象徵著他心中的理想或追求。

p.29
元夕燈會情景

「東風夜放花千樹」這句話的意義是什麼?

描寫元夕夜的花燈如同千萬棵樹的花朵,被春風吹過後全都開了,強調花燈的數量非常多。

p.27
那人的象徵

「那人」的形象寄寓了什麼樣的人格特質?

寄寓個人脫俗不羣,孤高耿介的人格。

p.29
元夕燈會情景

「更吹落、星如雨」這句話使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使用了明喻法,把花燈比喻為如雨點般墜下的星星。

p.5
詞作特色

辛棄疾的詞作有什麼特色?

他的詞作情感激昂,常表達對國家和民族的關懷。

p.31
元夕燈會情景

「東風夜放花千樹」這句詩的意義是什麼?

形容彩燈的繁多艷麗,像被東風吹開的千樹萬樹的花朵。

p.22
元夕燈會情景

仕女們如何度過元夕佳節?

她們悉心打扮,結伴賞燈,有說有笑,陶醉在繁華熱鬧的佳節歡樂中。

p.5
高尚情操

辛棄疾的作品中常見的主題是什麼?

愛國情懷和對理想生活的追求。

p.16
元夕燈會情景

元夕燈會的主要景象是什麼?

滿城燈火,歌舞處處的熱鬧繁華景象。

p.31
元夕燈會情景

「一夜魚龍舞」這句詩表達了什麼意象?

寫魚龍形狀的彩燈在飛舞。

p.19
那人的象徵

在繁華熱鬧的背景下,「那人」的特徵是什麼?

不慕繁華,自甘寂寞。

p.33
詞作特色

《笑語盈盈》如何增強作品的感染力?

具體地呈現出元夕夜繁華熱鬧的景象。

p.36
高尚情操

這首詞展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操?

不慕繁華,自甘寂寞的情操。

p.22
高尚情操

《蛾兒雪柳黃金縷》寄寓了什麼樣的人格特質?

寄寓個人脫俗不群,孤高耿介的人格。

p.32
元夕燈會情景

這段文字的主旨是什麼?

呈現元宵燈會的美景和氛圍。

p.18
元夕燈會情景

「寶馬雕車香滿路」這句話表達了什麼?

總寫元夕夜的盛況和遊人的活動。

p.3
詞作特色

作者的詞風格是什麼?

多樣化,以豪放慷慨為主。

p.27
高尚情操

「那人」的象徵意義寄託了什麼情感?

寄託了作者的高尚情操。

p.28
高尚情操

辛棄疾的高尚品格有什麼特點?

不隨波逐流、卓爾不羣,值得我們學習。

p.21
辛棄疾

辛棄疾在尋覓意中人的過程中寄寓了什麼樣的人格特質?

寄寓了個人脫俗不羣、孤高耿介的人格。

p.15
元夕燈會情景

夜晚的東風帶來了什麼?

花千樹,煙花如雨般落下。

p.3
詞作特色

作者的題材主要抒發什麼情感?

復國統一的壯志或愛國的情懷。

p.29
元夕燈會情景

「寶馬雕車香滿路」這句話的意義是什麼?

以「寶馬」和「雕車」借代富貴人家出門賞燈的情況。

p.29
詞作特色

這段文字中使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使用了誇張法、明喻法和借代法。

p.16
元夕燈會情景

詞中如何表現元夕的熱鬧氛圍?

通過描寫燈火和歌舞的繁華景象。

p.15
元夕燈會情景

元夕夜的香氣是從哪裡來的?

名貴的駿馬和裝飾華麗的車上散發的香氣。

p.21
詞作特色

詩中提到的“蛾兒雪柳黃金縷”有什麼意義?

描繪了美麗的景象,增強了詩的意境。

p.12
辛棄疾尋覓意中人

辛棄疾在覓得「那人」後的感受是什麼?

他感到欣喜與滿足,但也有些失落。

p.2
南宋抗金

辛棄疾一生力主什麼?

抗金北伐。

p.35
詞作特色

化用典故在詞中有什麼效果?

突出景物的特色,增加詞的韻味,使其顯得含蓄典雅。

p.30
那人的象徵

「那人」的行為如何反映其追求理想的態度?

寄託自己在追求理想時,選擇擇善固執。

p.29
詞作特色

這段文字的文筆有什麼特點?

文筆精煉,引發聯想。

p.8
辛棄疾

《青玉案.元夕》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辛棄疾南渡後在京城臨安,受主和派排擠時所作。

p.21
辛棄疾尋覓意中人

文中提到的燈火代表了什麼?

象徵著希望和尋找的方向。

p.9
元夕晚

詩中提到的「東風夜放花千樹」表達了什麼意境?

描繪了元夕夜的繁華景象。

p.6
南宋抗金

辛棄疾的復國方略為何未獲採納?

因為遭投閒置散。

p.9
詞作特色

詩的結構特點是什麼?

屬於中調,雙調(上下兩片)。

p.12
那人的象徵

「那人」的形象象徵了什麼?

「那人」象徵著理想的愛情和心靈的寄託。

p.2
南宋抗金

南宋朝政由哪一派把持,影響了辛棄疾的抱負?

主張偏安江左的主和派。

p.30
那人的象徵

「那人」在燈會中如何表現?

獨自站在燈火疏落處,與喧鬧的人群形成鮮明對比。

p.27
高尚情操

辛棄疾對南宋的態度是什麼?

對苟安圖存、沉醉偏安繁華的不滿。

p.26
辛棄疾尋覓意中人

當辛棄疾終於找到「那人」時,他的心情是什麼?

喜出望外,愉悅滿足。

p.26
辛棄疾尋覓意中人

辛棄疾的心情變化反映了什麼樣的情感?

對愛情的渴望與追尋。

p.34
詞作特色

「東風夜放花千樹」描寫了什麼樣的景象?

描寫了燈籠如花樹般燦爛的景象。

p.21
詞作特色

婦女在文中配戴了什麼樣的飾物?

蝶或蛾狀的飾物、絹或紙製成的頭花和金色頭飾。

p.8
那人的象徵

《青玉案.元夕》中的「美人」象徵什麼?

忠臣高士的象徵。

p.9
詞作特色

《青玉案·元夕》的情感特點是什麼?

雖然用筆婉轉,但情感堅毅。

p.6
南宋抗金

辛棄疾一生是否能實踐他的報國抱負?

未能實踐抱負。

p.16
元夕燈會情景

元夕夜的月色對燈會有什麼影響?

增添了浪漫和美麗的氛圍。

p.15
元夕燈會情景

元夕夜的城市景象是什麼樣的?

滿城燈火,歌舞處處的熱鬧繁華景象。

p.34
詞作特色

化用典故在詞中有什麼作用?

增添了詞的含蓄意義和深度。

p.8
那人的象徵

「美人」在《詩經》和《楚辭》中有什麼意義?

常作忠臣高士的象徵。

p.9
詞作特色

詩的上下片各有多少字?

上片33字,下片34字。

p.6
南宋抗金

晚年辛棄疾獲誰起用?

主張北伐的宰相韓侂冑。

p.3
詞作特色

作者如何豐富了詞的表現手法?

把散文筆法加入詞中。

p.28
高尚情操

辛棄疾的心志表現了什麼樣的價值觀?

做一個有主見、懂得擇善固執的人。

p.8
辛棄疾尋覓意中人

辛棄疾在元夕之夜追尋什麼?

對「美人」的追尋。

p.21
辛棄疾尋覓意中人

“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句話表達了什麼情感?

表達了意外的驚喜和對意中人的渴望。

p.9
辛棄疾尋覓意中人

詩中「眾裏尋他千百度」表達了什麼情感?

對意中人的渴望與追尋。

p.12
辛棄疾尋覓意中人

辛棄疾尋覓「那人」的經過是什麼?

辛棄疾在詞中表達了對「那人」的渴望和追尋。

p.12
高尚情操

辛棄疾的高尚情操體現在哪些方面?

他不隨波逐流,堅持自己的信念和價值觀。

p.1
辛棄疾尋覓意中人

《青玉案.元夕》中,詞人表達了什麼樣的情感?

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愛情的渴望。

p.1
詞作特色

《青玉案.元夕》在詞作風格上有什麼特點?

豪放與細膩相結合,情感真摯。

p.1
元夕燈會情景

《青玉案.元夕》使用了哪些意象來描繪元夕的景象?

燈籠、煙火、月亮等。

Study Smarter, Not Harder
Study Smarter, Not Harder